服務熱線
18127993046
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是指為掌握土壤污染狀況而進行的調查活動。通過調查可以掌握土壤、農作物所含污染物的種類、含量水平及其空間分布,可以考察對人體、生物、水體或(和)空氣的危害,為強化環境管理、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學依據。調查的對象通常是可能受到有害物質污染的土壤。
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土壤檢測-土壤調查
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流程
確定工作流程:準備階段、路線踏查、資料收集、方案編制、施工進場、報告編制、上報、組織評審、會后修改備案。
確定調查范圍:可能需要調查多個地塊,要統一調查技術,確定土壤調查的填圖單元。
調查人員培訓:調查人員需要接受相關技術培訓,如采樣方法、監測布點、樣品運輸與保存等。
調查工具準備:包括采樣工具、監測儀器、車輛等。
調查路線踏勘:確定調查路線,制定工作日程,安排好每日工作量。
采樣與監測:在各個調查點進行采樣,并進行監測。
數據分析:對監測數據進行分析,得出初步
報告編制:編制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報告,包括場地基本信息、土壤污染狀況、風險管控與修復目標、潛在污染物含量及污染影響分析等。
成果上報:將調查結果上報相關部門,等待審核與批復。
修改備案:根據評審與上報中提出的意見,對報告進行修改與完善,*終備案。
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方法
階段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是以資料收集、現場踏勘和人員訪談為主的污染識別階段,原則上不進行現場采樣分析。若第一階段調查確認場地內及周圍區域當前均無可能的污染源,則認為場地的環境狀況可接受,調查活動可以結束。
第二階段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是以采樣與分析為主的污染證實階段,若第一階段土壤污染狀況調查表明場地內或周圍區域存在可能的污染源,如化工廠、農藥廠、冶煉廠、加油站、化學品儲罐、固體廢物處理等可能產生有毒有害物質的設施或活動;以及由于資料缺失等原因無法排除場地內外存在污染源時,作為潛在污染場地進行第二階段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確定污染物種類、濃度(程度)和空間分布。
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土壤檢測-土壤調查